Python的数据结构有什么?一文带你看懂
Admin 2021-08-17 群英技术资讯 890 次浏览
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关的示例操作,对于新手学习Python具有一定借鉴价值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,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大有收获,下面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。
创建一个列表,只要把逗号分隔的不同的数据项使用方括号括起来
示例: list01 = ['a','b','c']
一个列表是可以储存不同的类型的数据结构,并且修改的新元素也不一定需要和原来的元素类型一致,但是要注意的是,更新列表的索引必须是已存在的索引,不能对超出列表的索引更新元素
增加元素的方法:
1.append方法:在列表的最后增加一个元素。
list01 = ['a', 'b', 'c']
list01 .append('d')
print(list01)
list01 .append(['e', 'f'])
print(list01)
执行结果:
['a', 'b', 'c', 'd']
['a', 'b', 'c', 'd', ['e', 'f']]
2.extend方法:在列表的最后增加多个元素。
list01 = ['a', 'b', 'c'] list01 .extend(['d', 'e', 'f']) print(list01) 执行结果: ['a', 'b', 'c', 'd', 'e', 'f']
3.insert方法:在列表的中间插入一个元素。
list01 = ['a', 'b', 'c'] list01 .insert(1,'d') print(list01) 执行结果: ['a', 'd', 'b', 'c']
删除元素的方法:
1.pop方法:pop(index)可以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,并且把这个元素作为返回值返回,如果不指定位置则默认选择最后一个元素。
list01 = ['a', 'b', 'c'] list01 .pop() print(list01) list01 .pop(0) print(list01) 执行结果: ['a', 'b'] ['b']
2.remove方法:可以根据元素内容对元素进行删除。
list01 = ['a', 'b', 'c']
list01.remove('a')
print(list01)
执行结果:
['b', 'c']
3.del方法:还可以使用关键字“del”根据索引删除列表的元素。
list01 = ['a', 'b', 'c'] print(list01) del list01 [0] print(list01) 执行结果: ['a', 'b', 'c'] ['b', 'c']
1.index方法:查找元素在列表中的索引位置。
list01 = ['a', 'b', 'c']
print(list01 .index('a'))
print(list01 .index('b'))
执行结果:
0
1
2.reverse方法:反转队列,反转原来的队列,并且没有返回值。
list01 = ['a', 'b', 'c'] list01 .reverse() print(list01) 执行结果: ['c', 'b', 'a']
3.count方法:统计某个元素在列表中的次数。
list01 = ['a', 'b', 'c','b', 'c']
print(list01 .count('a'))
print(list01 .count('b'))
执行结果:
1
2
4.sort方法:队列表进行排序,还可以自定义排序方式。
list02 = [1,88,66,22] list02.sort() print(list02) 执行结果: [1, 22, 66, 88]
创建一个元组,只要把逗号分隔的不同的数据项使用小括号括起来。如果元组中只有一个元素,还需要元素后加上“,”,才能定义一个元组
tuple01 = ('a','b','c')
由于元组是不能修改的,所以元组也不能单独删除,只能删除整个元组
1.del方法:删除整个元组
tuple01 = ('a','b','c')
del tuple01
print(tuple01)
执行结果:
发生异常: NameError
name 'tuple01' is not defined
发生异常是正确的,说明tuple01 已经被删除了
1.count方法:用于统计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
tuple02 = ('a', 'b', 'c','b', 'c')
print(tuple02.count('a'))
print(tuple02.count('b'))
执行结果:
1
2
2.index方法:用于查找元素在元组中的索引位置
tuple02 = ('a', 'b', 'c','b', 'c')
print(tuple02.index('a'))
print(tuple02.index('b'))
执行结果:
0
1
3.len方法:计算元组元素个数
tuple02 = ('a', 'b', 'c','b', 'c')
print(len(tuple02))
执行结果:
5
4.max,min方法返回元组中最大,最小的值
tuple02 = (1, 88, 66, 22) print(max(tuple02)) print(min(tuple02)) 执行结果: 88 1
字典是另一种可变容器模型,且可存储任意类型对象。字典的每个键值 key=>value 对用冒号 : 分割,每个对之间用逗号(,)分割,整个字典包括在花括号 {} 中。
dict01 = {'a':'深圳','b':22,'c':22.22}
1.del方法:使用关键字“del”根据键删除列表的元素
dict01 = {'a':'深圳','b':22,'c':22.22}
print(dict01)
del dict01['a']
print(dict01)
执行结果:
{'a': '深圳', 'b': 22, 'c': 22.22}
{'b': 22, 'c': 22.22}
1.clear方法:用于清空字典里的所有元素,使字典变为空字典。
dict01 = {'a':'深圳','b':22,'c':22.22}
print(dict01)
dict01.clear()
print(dict01)
执行结果:
{'a': '深圳', 'b': 22, 'c': 22.22}
{}
2.copy方法:返回一个具有相同键值对的新字典。
dict01 = {'a':'深圳','b':22,'c':22.22}
print(dict01)
dict01.copy()
print(dict01)
执行结果:
{'a': '深圳', 'b': 22, 'c': 22.22}
{'a': '深圳', 'b': 22, 'c': 22.22}
3.fromkeys方法:用于创建一个新字典,用序列中的元素作为字典的键,第二个参数为字典所有参数对应的初始值。
tuple01 = ("name","age","city")
hunan1 = dict.fromkeys(tuple01)
human2 = dict.fromkeys(tuple01,20)
print(hunan1)
print(human2)
执行结果:
{'name': None, 'age': None, 'city': None}
{'name': 20, 'age': 20, 'city': 20}
4.get方法:返回键对应的值,如果字典不存在对应的键则返回none
dict01 = {'a': '深圳', 'b': 22, 'c': 22.22}
print(dict01.get('a'))
print(dict01.get('d'))
执行结果:
深圳
None
5.keys方法:返回一个列表,里面包含了字典里的所有键
dict01 = {'a': '深圳', 'b': 22, 'c': 22.22}
print(dict01.keys())
执行结果:
dict_keys(['a', 'b', 'c'])
6.valuse方法:返回一个列表,里面包含了字典的所有值
dict01 = {'a': '深圳', 'b': 22, 'c': 22.22}
print(dict01.values())
执行结果:
dict_values(['深圳', 22, 22.22])
7.items方法:返回一个列表,里面包含了所有键值对的列表
dict01 = {'a': '深圳', 'b': 22, 'c': 22.22}
print(dict01.items())
执行结果:
dict_items([('a', '深圳'), ('b', 22), ('c', 22.22)])
还可以使用items方法来遍历字典
dict01 = {'a': '深圳', 'b': 22, 'c': 22.22}
for k, v in dict01.items():
print(k,v)
执行结果:
a 深圳
b 22
c 22.22
集合(set)是一个无序的不重复元素序列。可以使用大括号 { } 或者 set() 函数创建集合,注意:创建一个空集合必须用 set() 而不是 { },因为 { } 是用来创建一个空字典。
set01 = {1, 2, 2, 2, 2, 3, }
print(set01)
set02 = {1, 2, 3, }
print(set02)
执行结果:
{1, 2, 3}
{1, 2, 3}
1.add方法:为集合添加一个元素
set01 = {1, 2, 3}
set01.add(4)
set01.add(3)
print(set01)
执行结果:
{1, 2, 3, 4}
1.remove方法:为集合删除一个元素
set01 = {1, 2, 3}
set01.remove(1)
print(set01)
执行结果:
{2, 3}
1.clear() 移除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2.copy() 拷贝一个集合 3.difference() 返回多个集合的差集 4.difference_update() 移除集合中的元素,该元素在指定的集合也存在。 5.discard() 删除集合中指定的元素 6.intersection() 返回集合的交集 7.intersection_update() 返回集合的交集。 8.isdisjoint() 判断两个集合是否包含相同的元素,如果没有返回 True,否则返回 False。 9.issubset() 判断指定集合是否为该方法参数集合的子集。 10.issuperset() 判断该方法的参数集合是否为指定集合的子集 11.pop() 随机移除元素 12.symmetric_difference() 返回两个集合中不重复的元素集合。 13.symmetric_difference_update() 移除当前集合中在另外一个指定集合相同的元素,并将另外一个指定集 14.合中不同的元素插入到当前集合中。 15.union() 返回两个集合的并集 16.update() 给集合添加元素
以上就是关于Python的数据结构以及操作的介绍了,对于新手学习Python,掌握基础的Python的数据结构是很重要的,希望文本对大家学习有帮助,想要了解更多Python的数据结构的内容大家可以继续关注其他文章。
文本转载自脚本之家
免责声明:本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为主,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:mmqy2019@163.com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查实之后,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猜你喜欢
Python内置函数-reversed函数。reversed 函数返回一个反转的迭代器。
多数情况下,仅仅一个判断条件难以满足我们接下来的操作,通常都是多个条件下执行后面的语句。由于 python 并不支持 switch 语句,所以多个条件判断,只能用 elif 来实现,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用if语句判断多个条件。
JSON (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) 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。它基于 ECMAScript 的一个子集。Python3 中可以使用 json 模块来对 JSON 数据进行编解码,它包含了两个函数:
Python标准库自带日志模块logging,logging中涉及到4个核心组件,这些组件构建了logging体系,下面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python打印日志方法的使用教程,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
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Python中使用Tkinter GUI实现输入验证,文中通过一个完整示例代码给大家介绍Python Tkinter GUI输入验证功能,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
成为群英会员,开启智能安全云计算之旅
立即注册Copyright © QY Network Company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2003-2020 群英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 : B1.B2-20140078 粤ICP备09006778号 域名注册商资质 粤 D3.1-202400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