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QL Server中删除表中的千行数据怎么做
Admin 2022-08-05 群英技术资讯 811 次浏览
关于“SQL Server中删除表中的千行数据怎么做”的知识有一些人不是很理解,对此小编给大家总结了相关内容,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,而且易于学习与理解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有这个方面学习需要的朋友就继续往下看吧。近日,sql数据库入门学习群有朋友问到,利用sql如何删除表格的前1000行数据,是否可以实现?
如果是oracle数据库管理软件,实现起来相对简单多了
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rownum<=1000;
那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呢?
sql server里没有rownum功能,小编尝试用select top
先查询看下结果集,select * from 表名;

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码 in (select top 10 条码 from 表名)
--注释:由于数据量有限,测试删除前10行数据
如果这样处理会出问题,为什么呢?如果条件是in ,那只能是删除前10条记录里面的条码范围,这样会造成误删除表中所有的该条码记录,所以此方法行不通。
那能不能类似像oracle那样排序呢?sql server 用row_number()函数
row_number()函数将针对SELECT语句返回的每一行,从1开始编号,赋予其连续的编号
必须和over一起使用
语法如下:
select *,ROW_NUMBER() over(order by productid) as num from product_test;
语句如下:
select ROW_NUMBER() over (order by 日期) as num ,* from 表名
输出结果如下:

如上图,既然有序号排序了,那直接删除前10行数据
delete from (select ROW_NUMBER() over (order by 日期) as num ,* from 表名) tt where tt.num<=10
结果是失望的,delete from 不能直接嵌套子查询
(各位朋友如果通过嵌套有办法处理,请公众号回复下哈)
最后想到创建视图来处理,先按排序创建视图,语句如下:
create view 视图名1 as select ROW_NUMBER() over (order by 日期) as num ,* from 表名 go
查询视图,输出结果集如下 :

通过视图删除前10行数据,语句如下:
delete from 视图名1 where num <=10;
删除表格前1000行,把条件改成小于等于1000即可
小结:
1、oracle的rownum它是插入数据记录排序,而sql server是通过列排序,建议使用前确认是否可以通过创建时间或发生时间排序,以免误删除数据;
2、通过删除表格前10行数据方法,加深对视图的了解,对视图的修改,会直接影响基表数据;
3、处理问题时,也不一定非要一条语句得到结果,可以通过创建视图或临时表处理,可能效果会更好,也不容易影响查询性能。
总结
免责声明:本站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原创、转载和分享为主,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:mmqy2019@163.com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查实之后,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猜你喜欢
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SQL Server中row_number函数的常见用法,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,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,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学习吧
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SqlServer生成连续数字根据指定的数字操作,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
本文主要介绍了SQL Server 2017无法连接到服务器的问题解决,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,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
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了SQLServer索引和视图,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一下,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<BR>
B/S架构中最经典的话题无非于三层架构,可以大概分为数据层,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,而数据层的作用一般都是和数据库交互,例如查询记录。我们经常是写好查询SQL,然后调用程序执行SQL。但是它内部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呢?先做哪一步,然后做哪一步等,我想还有大部分朋友和我一样都不一定清楚。
成为群英会员,开启智能安全云计算之旅
立即注册Copyright © QY Network Company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2003-2020 群英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 : B1.B2-20140078 粤ICP备09006778号 域名注册商资质 粤 D3.1-20240008